【中国周报喀什讯】9月3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走进喀什疏附县,作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 代表之一,疏附县乐器村以其丰富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的关注。
疏附县民族乐器村已有150多年的制作历史,手工制作的乐器有27大类、“都它尔”、“热瓦甫”、“手鼓”、“胡西塔尔”等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新疆所有的传统民族乐器。2000年被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未进手工坊,已闻弦动声。乐器手工制作人各自忙碌着,刨子、凿子、矬子、砂纸等普通又简单的工具被他们舞弄得如行云流水,各种声响和着调弦之声飘向窗外。
应媒体代表的要求,一位艺人顺手抄起热乐器,熟练地弹奏起来,悠扬的曲子在他指尖丝滑游走,他的脸庞荡漾着神怡的笑,这是民族乐器制作人的笑,是对音乐酷爱的笑,是民族自信的笑……
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广东省的援助下,投资2400多万元对民族乐器手工制作工艺进行传承保护,建起8间民族乐器制作工坊、民族乐器博物馆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瓦甫长3.93米,直径0.46米;都塔尔长4.7米,直径0.75米;沙塔尔长4.95米,都已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
疏附县民族乐器村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乐器,令前来拜访参观的游客和记者惊叹不已。因此,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也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此更好地促进民族乐器制作和民族音乐传承。
据了解,目前村里有500余名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制作、销售等制作,该村所制作的27大类50个品种的乐器几乎涵盖了维吾尔族所有传统乐器种类,并销往新疆各地及中亚、欧洲等地。
民族乐器村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村民们通过世代相传的乐器制作手艺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工匠行列,让这项非遗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这是一个充满音乐与梦想的地方,手工制作的乐器音质纯净、形制别致,极富使用和收藏价值,倍受疆内外游客青睐,同时带动273户500余村民增收,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民族乐器从家庭式作坊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国家AAA级景区。
此次参访活动得到了海外华文媒体的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将在自己的报道中,积极宣传新疆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增进国内外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