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走进新疆民族乐器村,非遗技艺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新疆喀什报道】记者茜茜: 8月18 日,由国务院侨办事务局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办承办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走进喀什地区。来自埃及、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德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喀什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采访。

8月20日,“2025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的成员们走进疏附县托万克吾库萨克村——被誉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的地方。这个拥有150多年乐器制作历史的村庄,如今正以非遗技艺为弦,文旅融合为弓,奏响传统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走进乐器手工坊,桑木清香扑面而来。2011年,这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村民们通过世代相传的乐器制作手艺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工匠行列,让这项非遗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2012年乐器匠人托合提·肉孜制作了直径达2米的达卜,并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认证。




疏附县民族乐器村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乐器,令前来拜访参观的游客和记者惊叹不已。

澳大利亚时报社长张野表示:“我没有想到新疆的民族乐器被保护得这么好,看到匠人们亲手制作这些乐器,我真的很震撼。”



据了解,目前村里有500余名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制作、销售等制作,该村所制作的27大类50个品种的乐器几乎涵盖了维吾尔族所有传统乐器种类,并销往新疆各地及中亚、欧洲等地。

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广东省的援助下,投资2400多万元对民族乐器手工制作工艺进行传承保护,建起8间民族乐器制作工坊、民族乐器博物馆等。



参观过程中,工匠师傅用亲手打造的乐器演奏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曲目,让代表团成员对新疆民族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拍照,甚至有人当场购买乐器。



如今的乐器村,已不再是传统的手工作坊聚集地。截至2025年5月,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已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


目前,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正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5年,疏附县将再投入2700多万元对景区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将其打造成综合性旅游景区。



这是一个充满音乐与梦想的地方,手工制作的乐器音质纯净、形制别致,极富使用和收藏价值,倍受疆内外游客青睐,同时带动273户500余村民增收,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民族乐器从家庭式作坊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国家AAA级景区。


此次参访活动得到了海外华文媒体的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将在自己的报道中,积极宣传新疆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增进国内外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埃及中国周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36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