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参加“礼遇南孔·风物衢州”2025海外华文媒体衢州行活动的媒体代表们到访麻蓬村。
石梁溪水潺潺,十三太保拳虎虎生风,武林广场旌旗猎猎,这座浙西小村正以独特的武侠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弟兄。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 这首镌刻在麻蓬村“金庸武林广场”石碑上的诗,是2004年金庸先生回访母校衢州一中时所作,承载着他对衢州岁月的深深眷恋。
上世纪40年代,为躲避战乱,年轻的金庸随浙江省立衢州中学(现衢州一中)迁至石梁静岩村,与麻蓬村相邻而居。这段特殊经历,成为了他武侠创作的重要启蒙。
麻蓬村被誉为“武术村”,祖传的“十三太保拳”已流传三百余年,现被列入衢州市非遗项目。
这套拳法传承于南少林,具有明显的南派特色。在村礼堂,村民们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表演了这套刚劲有力的拳术。
“金庸武侠文化思想萌发地”——麻蓬村正以此为内核,打造独具特色的武侠文化村。
村庄依石梁溪而建,溪水清澈见底,麻蓬堰、海龙堰、桃花岛静卧其中。
走进村庄,武侠气息扑面而来。金庸大道两侧“武”字旗猎猎作响,白墙黛瓦间绘满武侠人物和武打场景。
金庸先生在衢州求学期间,深受麻蓬村武术文化影响。
“金庸的衢州求学经历,是他武侠思想的重要启蒙地,”相关研究显示,金庸在麻蓬村附近求学时,接触到了当地的武术文化。
《碧血剑》中的石梁帮、麻蓬拳、温家堡,《射雕英雄传》中的比武招亲、华山论剑、桃花岛等元素,都能从麻蓬村找到创作原型。
金庸曾坦言 “我的许多创作灵感来自衢州” 。小说《碧血剑》中更是有40多处提到衢州石梁,并借主人公袁承志之口说“衢州石梁武功称霸天下”。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漫步村中,亲身体验了这座“武侠村”的文化魅力与生态之美。
在龙门客栈,代表们品尝了独具特色的武侠美食。菜肴创意十足,原生态食材搭配秘制调味,让众人味蕾大开。
一位欧洲华文媒体代表感慨:“这里既有金庸笔下的江湖意境,又有乡村的烟火温情” 。
穿村而过的石梁溪仍在潺潺流淌,如同几十年前金庸在此求学时一样。
但今天的麻蓬已不再是那个藏于深山人未识的普通村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的到访,让这个“武侠村”的故事开始传向世界。
随着“礼遇南孔·风物衢州”活动的持续开展,麻蓬村的武侠文化将成为衢州继“南孔文化”之后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金庸笔下那个刀光剑影又荡气回肠的江湖,正在浙西的这个村落里变得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