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报莆田讯】记者茜茜:湄洲妈祖祖庙前,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华文媒体代表驻足凝望,14.35米高的妈祖石雕巨像静静守护着这片海域。
四海香火,祖在湄洲。10月15日,参加“2025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的华媒代表们抵达福建莆田湄洲岛,开启了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从妈祖诞生地的复原场景到妈祖源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从庄严的祖庙建筑到寓意平安的妈祖面,代表们沉浸式体验了妈祖文化的深厚底蕴。
“妈祖精神承载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美德的向往,这是它能跨越国界的关键。”一位欧洲华文媒体代表感慨道。
文化寻根:沉浸妈祖故里
代表们的湄洲岛之行首站是天妃故里遗址公园。
这处古意盎然的园区承载着妈祖诞生的记忆,在复原场景前,代表们聆听着宋代女子林默扶危济困、救助海难的传奇故事。
从凡人到万民敬仰的“海上女神”,林默的故事通过民俗演出生动再现。
灵动的舞姿、庄严的祈福仪式,引得华媒代表们频频拍照记录。
一碗热气腾腾的妈祖面更是让众人感受到妈祖文化中 “慈爱济世” 的精神内核。
面中寓意平安的配料,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载体。
历史纵深:妈祖源流博物馆探秘
妈祖源流博物馆的参观为华媒代表们打开了历史视野。
这座拥有7个主题展厅的场馆,通过400余件文物、三维动画等多元形式,完整呈现了妈祖文化从“诞降行善”到“四海共仰”的发展脉络。
序厅中,3.23米高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庄严肃穆。
清代《天后圣迹图》与郑和下西洋相关文物,印证着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厚渊源。
3D影像还原的妈祖巡安东南亚场景,让代表们直观感受到文化传播的壮阔历程。
博物馆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将妈祖文化千年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在华媒代表面前。
心灵原乡:湄洲妈祖祖庙的震撼
参访的最后一站是湄洲妈祖祖庙,这里是全球3亿多妈祖信众的心灵原乡。
宏伟的建筑群与14.35米高的妈祖石雕巨像交相辉映。
“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的楹联,道出了湄洲岛在妈祖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公元98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因而被尊为“祖庙”。
现有的妈祖祖庙建筑群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按照“依旧修旧”原则,由海峡两岸妈祖信众捐物捐资重建的。
两岸纽带:共同的文化记忆
妈祖信俗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寄托。妈祖文化早已超越信仰范畴,成为凝聚两岸的文化纽带。
自明代随移民传入台湾后,妈祖信仰逐渐成为台湾民众的精神寄托。
如今台湾当地有3000多座规模妈祖庙,信众超千万人。
“三月疯妈祖”绕境活动每年吸引逾百万人次参与。
据介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信众跨越海峡,专程来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
全球影响:华媒代表的感悟
妈祖文化的影响力早已远播全球,成为海丝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从巴西圣保罗的祭典到马来西亚槟城的跨民族盛会,妈祖文化在海外不断生根发芽。
一位美国华文媒体负责人表示:“参访让我读懂了妈祖文化如何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根脉,未来要更多讲述它连接中外的故事。”
华文媒体代表们亲身感受到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夕阳下,妈祖巨像沐浴在余晖中。
此次湄洲岛之行,让华文媒体代表们深刻体会到妈祖文化中 “大爱、和平、包容” 的内核。
代表们站在湄洲岛山顶,眺望着不远处的妈祖石像和茫茫大海。一位华媒代表感叹,妈祖文化既是两岸融合的“情感密码”,更是全球华人的“精神灯塔”。
妈祖文化的故事将通过华媒代表们的笔触和镜头,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这颗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必将在海丝沿线续写更多交流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