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把山歌唱响世界,让世界听到我们壮乡的声音。”今年12岁的周彦含14日受访时说。周彦含是广西山歌传唱人之一,在被誉为“刘三姐故乡”的河池市宜州区,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正以多元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获得年轻一代的接棒。
周彦含称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山歌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正式学习山歌已有五年时间,其间,周彦含在多项山歌比赛中崭露头角。2022年,她荣获广西山歌学会等机构授予的“刘三姐小传人”称号。
“有些山歌曲调比较难唱,我就会反复去练习,直到掌握。”周彦含说,她最初被山歌的优美旋律吸引,但学习初期几乎找不到同龄人交流。为推广山歌,她尝试将山歌与校园生活、法治宣传等内容结合,赋予传统曲调新时代内涵。“现在很多同学听我唱山歌后也喜欢上了,还主动来学,这是我最自豪的事。”她说。
与周彦含相似,“95后”韦知宝也从小在宜州的歌声中成长。“我小时候,宜州几乎人人会唱山歌。”他回忆,山歌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贯穿当地人的婚丧嫁娶、日常劳作与闲暇生活。
韦知宝说,随着流行音乐、广场舞等娱乐形式的兴起,当地山歌氛围逐渐淡化,传唱人也出现年龄断层。为传承山歌文化,韦知宝于2016年拜师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传承人黄月香,系统学习山歌的编曲和填词创作。
“许多老一辈会编歌,但不擅长教学。”韦知宝说,黄月香将山歌格律理论化,使他从“会唱”进阶到“会创”,掌握了即兴编唱的能力。在他看来,刘三姐歌谣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壮族的“诗歌”与“百科全书”,“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保存在歌声中”。
“山歌也要‘赶时髦’。”黄月香表示,她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刘三姐歌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不仅要创作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歌词,也要借助新工具传播山歌文化。如今,她每天通过社交平台直播教学两三个小时,已积累近万名粉丝。
目前,黄月香的弟子遍布广西,并扩展至广东、贵州等地。她还曾在外宾参与的活动中学教唱山歌,希望借助媒体与国际交流,推动刘三姐歌谣走向世界。“我很乐意收‘洋弟子’。”她说。
除了民间歌手的坚守,刘三姐歌谣也获得政府保护与文化机构的创新推广。作为展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重要载体,刘三姐博物馆馆长于2017年6月正式开馆。
馆长黄宇介绍,该馆集中展示了刘三姐歌谣文化,并收藏有相关歌书、电影道具、海报等珍贵辅助展品。博物馆正计划引入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刘三姐传歌、对歌的场景。科技的赋能,为山歌传承打开了新的可能。”
从线下歌圩到线上直播,从传统曲调到现代填词,刘三姐歌谣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继续传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百花园增添一抹亮色。(完)
中新网河池11月14日电 题:“00后”接棒刘三姐歌谣 广西山歌文化焕发时代新韵
作者韦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