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2021海外华媒江苏行走进千年寒山寺--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10月26日,参加由中国侨联指导,江苏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2021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的来自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瑞士、埃及、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的十余家华文媒体代表及涉侨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等来到了著名的寒山寺参访。

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古称“姑苏”,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苏州的美用任何词句形容都不为过,能用的也几乎都被古人用过了,苏州的美,都在古人的诗词和故事里。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至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唐代贞观年间,一位叫寒山的高僧来到姑苏城,在原来妙利普明塔院的基础上重建了寺院,住在寺内修行。到了唐玄宗时期的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另一位高僧希迁也来了,在此创建伽蓝,“伽蓝”是佛教梵语,意思也是创建寺院,也就是说希迁来的时候寒山建的寺院已经损毁了,他又重建寺院建筑,为了纪念高僧寒山,为寺院取名寒山寺。

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5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生生不息。宋初节度使孙承曾重建七级浮屠,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再行兴修,清咸丰年间一夕化为灰烬。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始兴修, 铸钟建屋以存古迹,宣统二年(1910年)继任巡抚程德全续修,规模宏敞,气象一变,额“古寒山寺”。新中国成立前寺遭受严重破坏,殿宇颓败,寺僧星散,一片荒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政府加强保护,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修葺,始复香火之盛。“文革”期间,佛像又遭损毁。改革开放之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寺院得以全面兴修。于是重塑法像,增修丹墀,兴建殿阁,连接长廊,古刹得以重辉,寺貌为之一新,殿阁宏敞,佛像庄严,寺内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

说到寒山寺的石碑,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历代文人墨客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这首诗一出,寒山寺的游客接踵而至,摇身一变跻身我国“古代十大名寺”之列。


人为之功,保护古城 ,大运河苏州段开挖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苏州段沿线文化遗产众多,寒山寺就是闪耀在其中的一颗明珠。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枫桥古镇的发展迎来了更多更好的契机,寒山寺也随着发展起来。

宋代的范成大编著《吴郡志》时说:“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寒山寺内诗碑名家手笔,蔚为大观,“古今碑刻,满目琳琅”,《枫桥夜泊》诗的石碑就有4块,分别为宋代翰林王硅、明代画家文征明、清末朴学大师俞樾、现代书法家张继书写。乾隆《苏州府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枫桥,在阊门西七里,地与长邑和洽,为水陆孔道,贩贸所集,有豆市、米市、千总驻防。”民间有“预知豆米钱,打听枫桥价”的说法。枫桥繁盛的贸易为寒山寺带来了众多的香客、商旅人士及文人墨客,使得寒山寺名扬大江南北。

作为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有多个遗产点段一并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枫桥铁岭大运河风水宝地,诗韵钟声寒山寺和合祖庭”,作为古典园林式寺院的代表,寒山寺日新月异,以十二胜景尤为引人瞩目:山门夕照、普名宝塔、寒拾问道、和合祖庭、寒拾遗踪、千年钟声、石碑长廊、塔影伴楼、华夏石碑、天籁响音、和合福道、枫桥夜泊。这十二胜景展现出寒山寺的历史遗迹、和合文化的特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现在的寒山寺已经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寺院,海内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和合文化,交流融通 寒山寺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以佛教文化为主体,以和合文化为核心。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寒山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成为“和合文化”的象征。

“ 和合”思想反映了人类对于和合、和平、和谐的不懈追求,“和合”既反映在城市与自然的和合共融,也体现为一种精神追求:礼让谦和、和谐共融,不仅追求个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和睦共处,还求达到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共生和处,进而实现与天和合、与地和合、与人和合的境界。“和合”思想与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谐,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其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大运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在中外交流融通方面,大运河与寒山寺发挥了类似的功效。大运河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为中外交往提供了物质载体,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对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区;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遣使团、商队通过运河来到中国;国外文化传播到中国,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由于运河流经区域的富庶,运河区域成为内迁各民族、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留学生、各方人士的集中地。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苏州地处大运河与太湖流域的汇集点,在宋代就曾因经济文化发达而与杭州比肩,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清朝诗人陆鼎在《寒山寺》一诗中写道:“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讲述了寒山寺偎依的运河在物资运输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寒山寺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融通。《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漂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张继的《枫桥夜泊》的传世佳句对寒山寺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的话,大运河与寒山寺则像一对母子,他们具有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反映了一种生生不息、和合融通的民族精神。


54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