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九江·侨联世界”海外华文媒体眼中的庐山之趣(二)--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记者茜茜庐山报道:“心系九江•侨联世界”海外联谊2024年主题活动日前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启动后,来自埃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华文媒体人走进大美庐山,体会到各种乐趣。

庐山之泉趣


古人品茶,讲究“佳泉配佳茗”,只有好水,才能使绿茶得以见其碧,红茶得以显其艳。庐 山不仅以其壮丽的山景著称,也以众多清澈甘甜的泉水闻名。南方多名泉,而庐山的泉水以其清新甘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庐山人认为这些天然泉水是他们的“高级饮料”,常用来泡茶或煲汤,这不仅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野趣,也是山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相传唐代名人陆羽以嗜茶著称,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世称“茶圣”。陆羽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陆游等都曾品评过。



而位于庐山市观音桥风景区内的招隐泉,因泉水色清如碧,味甘如饴,矿物含量低、水质洁净被陆羽命名为“天下第六泉”。


庐山之泉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当地居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游览庐山时,不妨也品尝一下这些天然泉水,体验庐山的独特魅力。

庐山之茶趣


庐山不仅以云雾茶闻名,还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历史。庐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从最初的野茶树到道家和僧侣种植,再到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饮品,庐山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就已经开始将野生茶移植到寺旁进行培育。



历代文人墨客对庐山茶情有独钟,许多诗人如白居易、王世懋等都曾在诗中赞美庐山茶,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茶的喜爱,也见证了庐山茶文化的兴盛。



庐山的独特地理环境为茶树提供了完美的生长条件。北纬30度被认为是世界级优质茶叶的黄金生产带,而庐山正位于这一纬度,加之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日照期短等天然优势,使得庐山云雾茶品质卓越。


庐山之茶不仅是品茗的佳品,更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瑰宝,其独特的风味和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构成了庐山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庐山之诗趣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而且生态优美,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与江河湖海襟连,中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0%。历史上,众多名人雅士登临庐山、研究庐山,据统计,共有3500多位文人写下了1.6万多首诗歌咏唱庐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宗,家住庐山(即南山)之麓。芬芳的菊花隐着一道篱笆,陶渊明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首望,美丽庐山入眼帘。日落时分,云雾缭绕,飞鸟成群结队飞回。此诗既写了庐山自然的优美风景,又写了庐山惬意的生存状态、生活的放松心态,尤其是一个“悠”字,充分展现庐山的最大特点和优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


李白被赞为“诗仙”,诗人的心与山相连。他赞美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先后五上庐山,写下了40余首诗,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望庐山瀑布》,将庐山瀑布的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赞美庐山生态风景的万千变化,用夸张的手法将瀑布、九天、银河等相连接,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谪居九江四年,营建了一座自己的庐山草堂。白居易以桃花代春天,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高山与平地的温度之异导致花开花落的时差。诗人正在潦倒失意之时,不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春天,现在却从现实世界的平地,来到仿佛仙境的高山,找到了新的春天,觅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仙境。这里是神奇的庐山,也是陶渊明“桃花源”后又一处新的桃源,使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苏轼热爱庐山,曾四过庐山,留下50首诗歌。这首诗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为庐山的峰峦所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只能看到不同的内容。苏轼告诉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观察范围,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看清的也正是自己。雄奇险秀的庐山,由此留下了永久的哲思。


庐山还有许多其他自然和文化景观值得探索。作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同时还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庐山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宜人的气候而闻名天下。

36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