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连四海文聚鹭岛:海外华文媒体与华大学子共绘厦门新图景-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以“侨连四海·文聚鹭岛”为主题的海外华文媒体厦门采风行活动在厦门成功举办。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与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声传四海”工作室的十余名留学生共同参访,通过实地探访陈嘉庚纪念馆、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厦门临空经济展示中心等标志性地点,深度感受厦门侨乡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交融,见证这座“海上花园”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采风首站,一行人来到坐落于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在这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精神殿堂里,媒体人和青年学子们驻足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前,从一对不对称的旧沙发,读懂了陈嘉庚先生“勤俭兴学、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从“同向 同心 同行——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主题展中,感悟到一位爱国侨领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赤子情怀。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大家纷纷表示,嘉庚精神是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纽带,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伟业,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告别历史的厚重,采风团步入一场充满未来感的时空穿梭。在东渡国际邮轮中心旁,“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这座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将海洋文明与千年闽南文化“折叠”呈现。复刻的历史建筑、非遗技艺、互动演艺,让古老的歌仔戏、木偶戏、博饼民俗在现代光影中焕发新生。媒体代表们惊叹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华大学子们则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采风团登上了“鹭江夜游”的游轮。随着游船缓缓驶离和平码头,一场流动的“城市光影大片”在眼前徐徐展开。鼓浪屿的灯光如星子洒落海面,郑成功雕像在金光中更显肃穆;双子塔流光溢彩,赛博朋克般的光影倒映在海面;演武大桥如银龙匍匐,海沧大桥则化身“彩虹苍龙”。站在甲板上,采风团成员清晰地眺望到不远处的金门岛,灯火依稀可辨,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感在夜色中愈发浓烈。




10月19日,采风团走进厦门两岸金融中心与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探访这座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蓬勃脉动。


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这座位于厦门东部核心区的地标建筑,以“金融+科技”的定位吸引全球资本汇聚。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已入驻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成为厦门对接“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


行程中,采风团还实地探访了厦门临空经济展示中心。这里正孕育着中国基建的又一史诗级答卷——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通过沙盘与影像,大家了解到这座总投资超550亿元、规划四条跑道的“超级机场”,正以自主创新的软基处理技术,在海上“筑梦”。预计2026年底通航后,它将形成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双枢纽”格局,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架起高效的“空中桥梁”。在展示中心,媒体与学子们也看到了厦金大桥的宏伟规划蓝图,这座连接厦门与金门的跨海通道,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承载着两岸民众“心桥”期盼的希望之桥。



此次采风行,从嘉庚精神的溯源,到闽南文化的沉浸体验,从鹭江夜色的浪漫,到临空经济的壮阔展望,海外华文媒体与华大学子们共同绘制了一幅立体的厦门画卷。他们不仅看到了一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更感受到了其深厚的人文温度与开放包容的胸襟。正如一位媒体代表所言:“厦门,是侨胞的故土,是文化的家园,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看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两天的采风行程,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青年学子共同见证了厦门侨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嘉庚精神的传承到智能产业的崛起,从非遗技艺的活化到两岸融合的推进,厦门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44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