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廊映新韵 侨音传扬三峡美——“追梦中华·新韵重庆”采访行走进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巫山报道(记者茜茜)层林尽染映碧水,轻舟逐浪探秘境。11月22日,“追梦中华·新韵重庆”2025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活动走进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代表,乘游船、换乌篷,穿行于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山水之间,沉浸式感受“中华奇观”的自然灵秀与人文底蕴,用镜头和笔墨向世界讲述重庆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



       小三峡坐落于重庆巫山县大宁河深处,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串联而成,全长65千米,与长江三峡毗邻而居,却以“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的独特气质被誉为“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景区,这里既是自然雕琢的山水画卷,更是人文沉淀的历史长廊。采访团一行从巫山游客中心登船出发,首入龙门峡,两岸峭壁如削、天开一线,“小夔门”的雄奇景观让媒体代表纷纷举起相机记录;崖壁上留存的古栈道石孔绵延向远方,默默诉说着千年交通传奇,引得大家驻足探寻。



       行至巴雾峡,山回水转间,令人称奇的是河东岸绝壁石缝中悬挂的战国巴人悬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其神秘的放置技艺与古巫文化内涵,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连连惊叹,不断向导游追问相关历史渊源 。“在险峻的峡谷中见到如此珍贵的人文遗迹,仿佛穿越了时空,这种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太震撼了。”意大利侨网副总编李俏红感慨道。



       滴翠峡作为小三峡的精华所在,两岸植被苍翠欲滴,泉瀑飞珠溅玉,“无峰不峭壁,有水尽飞泉”的美景让采访团沉醉不已。换乘木质乌篷船驶入小小三峡,河道愈发狭窄幽深,两岸石头奇形怪状,原始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船夫即兴唱起巴渝山歌,歌声在峡谷中回荡,与潺潺水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媒体代表们纷纷举起手机录音,感受最原生态的巴渝风情 。这里的长滩峡水清见底、秦王峡静谧幽深、三撑峡峭壁如削,如同一座天然的“峡谷盆景”,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到“返璞归真、拥抱自然”的惬意。



       一路行来,采访团成员们时而登高望远,捕捉峡谷全貌;时而俯身看水,感受江水清冽;时而与当地导游深入交流,了解景区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发展举措。据介绍,小三峡景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管控游船数量、治理河道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措施,让这片山水保持着原始风貌,同时以智慧旅游赋能,提升游客体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小三峡是磅礴的山水画卷,那小小三峡就是一枚精巧的山水盆景。换上小木船,驶入更窄的峡谷,水绿得像翡翠,这里的峡谷窄到仿佛能和大山握手。



      “此次小三峡和小小三峡之行,不仅看到了中国西南的绝美风光,更感受到了重庆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上的努力。”采访团代表们表示,将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全方位展示小三峡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让更多海外友人了解重庆的生态魅力与发展新貌,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的桥梁。



       山水无言,侨音传情。“追梦中华·新韵重庆”采访行让小三峡和小小三峡的水墨风光与巴渝文化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笔触走向世界,既展现了重庆的生态之美与文化厚度,更传递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守护自然瑰宝的坚定信念。

22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