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伊犁将军府,穿越历史感受新疆戍边文化-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新疆伊犁报道】记者茜茜:青砖灰瓦间,时光刻痕清晰可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驻足伊犁将军府院落,聆听这段跨越数百年的边疆守护故事,感受历代将士扎根边疆、誓死戍守的壮阔史诗。



8月17日,来自埃及、日本、加拿大、法国、巴西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3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了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的伊犁将军府。这座清代新疆政治军事中心的遗址,如今作为重要历史见证,正向世界讲述着新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元文化魅力。


媒体代表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将军府的各个区域,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厚重的实物展品和历史文献,深入了解这座将军府承载的深厚军垦文化和革命传统。



历史印记:伊犁将军府的沧桑岁月


伊犁将军府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辛亥革命的150年间,共有33人担任过伊犁将军。这里曾是清代新疆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统辖着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军政事务。


将军府内的建筑融合了汉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大门是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


媒体代表们参观了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建筑,观看了府内的铸铜雕像、八旗盔甲、威远将军炮、乾隆西域战图等珍贵文物。


文化融合: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在将军府院落中,一对样式奇特的石狮子引起了媒体代表的特别关注。这些石狮子头像羊毛,耳朵像狗,既有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也融合了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


大堂前两尊石狮俯卧雄视,除了圆溜溜的黑眼睛,乌红的大嘴,全身其它地方是漆黄色,在头顶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风雨冲刷后露出了原来的灰石本色。


这一文化融合的象征物,与威严的大堂相伴,在浓郁沧桑与威严四仪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份俏皮可爱。



戍边精神: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伊犁将军府见证了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家园的壮丽史诗。媒体代表们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厚重的实物展品,深刻了解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崇高精神。


将军府内设置的“清代将军名录墙”上,历任将军的任职轨迹与治边功绩历历在目,一笔一划皆承载着“守土有责”的担当,勾勒出边疆与内地血脉相连的历史长卷。



现代启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参观过程中,媒体代表们认识到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澳大利亚时报社长张野表示:“伊犁将军府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教材,对今日的我们而言,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当下和平,并传承多民族团结共融的精神。”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将军府的青砖灰瓦间穿行,抚摸着大堂前那对融合了多元文化特征的石狮子,仿佛听到历史在无声诉说历代将士扎根边疆、誓死戍守的壮阔史诗。


伊犁将军府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清代治理西域、维护统一的重要见证。穿行其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原与西域文化在此交融,也更能体会今日新疆安宁来之不易。

74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