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探秘眉县猕猴桃:小果子撬动大产业-埃及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


【中国周报陕西宝鸡报道】2025年9月11日,“追梦中华・赓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代表团走进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来自埃及、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这个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的地方,亲眼见证了小猕猴桃如何成就百亿大产业。



产业园规模: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的桥梁


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是原农业部2012年批准的全国第七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高地。



园区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厂房之间,绿树成荫,道路宽敞整洁,处处透露出园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


目前,园区已建成科研会展、仓储物流、综合加工等功能区,并配套建设猕猴桃电商服务、质量检测、科技交流等服务中心。园区已进驻27家企业,吸纳1.2万余人就业,并带动超过12万人的从业人员。



科技创新:智能化分级与即食技术革命


在园区的智能分拣中心,记者们目睹了猕猴桃的“高科技之旅”。分选线自动上果,除尘、排序、称重等自动化作业有条不紊。


最令人惊叹的是智能测糖环节——仅需一秒钟,就能快速准确检测出每个猕猴桃的糖度。目前,园区的日分拣量可达400吨,年营业额超5亿元。



园区还在推进6万吨猕猴桃智能分拣冷链物流及精深加工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立体仓储系统、物联网精准控温制冷设备。


参照国内先进的果品即食技术,融合自主研发技术,采用单体库增加快速升温、热源泵体瞬间降温和数字化控温系统等物理技术,促使猕猴桃“由心到外”软化和内部营养成分快速形成,实现猕猴桃出库即食、到手即食。



全产业链:从种植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


眉县猕猴桃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县86个行政村全部栽植猕猴桃,种植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1%,户均栽植猕猴桃4.5亩,人均1.16亩。


为保证猕猴桃品质,眉县农业、果业部门技术人员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对猕猴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禁止使用化学类激素和高残留农药。


目前眉县全县通过猕猴桃地理标志认证16.36万亩、绿色认证2.7万亩、有机认证8657亩、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2100亩,“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60%以上。


眉县还建成各类猕猴桃储藏冷库4700座,储藏能力30万吨,完善的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



经济效益:小桃子成为富民大产业


2024年,眉县30.2万亩猕猴桃喜获丰收,总产量达53.9万吨,产值突破60亿元。全国每5个猕猴桃、全世界每9个猕猴桃之中,就有1枚来自眉县。


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蛋蛋”“钱串串”。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 来源于猕猴桃产业,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招牌、陕西名片、国家品牌”。


园区不断创新“冷链+仓储+物流+贸易+精深加工”发展模式,以“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打造世界领先产业”为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猕猴桃园区的招商工作也圆满完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园区管委会充分挖掘眉县猕猴桃产业优势、依托园区平台优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国际交流:海外华文媒体搭建传播桥梁


正值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即将于2025年9月19日至21日在陕西省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园区举行,海外华文媒体的到访,为展会的国际宣传提供了良好契机。


参观结束时,媒体代表们品尝了新鲜的猕猴桃及其加工产品。美国《华兴报》副总编朱小林感慨道:“小小猕猴桃,不仅甜蜜了舌尖,更富裕了一方百姓。”


眉县猕猴桃产业的故事,正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传统的田间地头到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从本地市场到全球视野,眉县猕猴桃的旅程展示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将一个小果子做成富民大产业。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的到访,将为眉县猕猴桃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桥梁,让这颗“金色果实在国际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76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